预言嘉

预言嘉

发表于 2017-04-09 21:21:08
1443 字 · 1267 阅 · 1 评 · 0 赞

2016年的美国总统竞选,活生生上演了一部真实版的《纸牌屋》。抛开政治的因素,我们看到候选人及候选人的支持团队表现出来的杰出的口才演讲能力,充分的自信,对待各种质疑时的应变能力,无不暗自惊叹,果然有两把刷子!特别是当特朗普的大女儿伊万卡婷婷玉立,面带微笑,声音坚定圆润为其父亲拉票助力时,又勾起了我对美国教育的浓厚兴趣。诚然,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层,有着比普通民众优越得多的物质基础,理所当然也就享受了更好的教育,表现自然会比一般人出众。这到底是特殊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正好,自己也在想如果将来有机会读研的话,到底是在国内上,还是去美国上?也就对此多留心了一点。


这周六我去听了一场主题为《与哈佛零距离接触,你准备好了吗》的活动 ,嘉宾为曾在哈佛大学有25年执业经历的JON MILLS先生,随行的还有毕业于哈佛大学年轻的荣蔚女士。当然他们不仅仅说哈佛的标准也说了美国大部分高校的择生标准。听完后,我想了想还是不要去美国读研了。抛去路远,准备时间长(通常一年),花钱不说,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理由:

第一,不是你以往的成绩好就代表你就是他们要找的人才,他们希望找的是具备学术研究的基础(通过以往的学习成绩单判断),同时又有趣的人(activities)

对于前者我们很容易衡量,对于后者怎么去衡量呢?


前者主要是GPA,GRE,语言等的要求,这个可以量化,也有目标,知道自己的差距是多少。后者根本就没办法判断好吗?什么样的人算是有趣的人呢?高校的答复是:当审批人从大批的候选人中看到申请人填写的材料时,如果有一种“嗯,这个人很有趣,我想见见他”,那么将有有面谈机会。他们希望学生不是书呆子,他们希望学生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社交。当他们招收到这些学生时,在校学生会感觉这些人都很优秀,而且很有趣,和他们成为同学真是很有幸。这种有趣是宽泛的,为此他们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某男同学硬指标即成绩指标其中有一项处在标准分数线以下一点,但因为他在业余参与了一个建模的课题,被破额录取了。很没有标准是不是?

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人家说的美国的相亲很少会说我有多少套房子,有多少存款,而是会说我的爱好是什么?。。。。。,原来是或多或少受了精英文化影响。

第二,学业不轻松,想毕业,拿学位,把你的论文亮给我看看。曾经有一度微信朋友圈转发过凌晨2点的哈佛图书馆的照片,这个一点也不夸张,尤其是写论文阶段,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材料,要反复修改。曾经有一位在耶鲁的美女师姐就说过他们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那些课题不断需要自己去扩展,延伸,再给出结论。在此强压之下,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无怪乎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他们的科研精神难道就是这种机制打的基础?这种专研精神导师会不是给予一些路径去探索去挖掘?我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他们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个人特质的学生。你会不适应的。记得有段时间我学英语,用skip找了位老外聊天,有次讨论到一个问题时,他说了下他的看法,对此我给予了回应,表示赞同他的意见,他立马说:“NO,NO,这是我的观点,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这点让我非常震惊。在我现在的环境里,赞同别人的观点是获得好人缘的基本礼仪。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喜欢附和的人。

因为这件事,后来我走在人海中,看到各种打扮,各种肤色的人,包容心也越来越强,标新立意也是在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特质。

在教育的层面就有这么不一样,不知道在真正的学习生活中又有多少的冲击和感触呢,除以上部分外他们还要培养你的演讲能力,你的影响力,你对社会的贡献。。。。。。我想,我还是不要去美国读研了吧。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财富管理资深理财规划师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