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童话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有的人说童话是孩子们美丽善良的童心,结出的七色花。
童话故事塑造了儿童美好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认识到真善美中多了一份天真和纯洁。 然而,由于孩子的思想比较幼稚,缺少起码的洞察力。所以,童话故事并不总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对孩子有百益而无一害,而他们对孩子无形的危害远远超出人的想象。
01 童话很美好,现实更残酷。
格林童话中有很多类似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因为主人公长得漂亮而被别人喜爱,并且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类童话也一直深受小朋友,尤其是女孩子的最爱。
这些童话在无形中宣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拥有美丽的外表,一个人就能取得成功,并得到他人的青睐;一个人只要找到了爱情,就等于找到了幸福生活。
殊不知爱情是甜蜜的,婚姻却是很残酷的,如果一个女孩子徒有外表而不注重内在的修养,不懂得婚姻的哲学,缺少制造幸福的能力,就算她找到了一个好夫婿,未必就会有一段幸福甜蜜的婚姻。
02 童话很单纯,人性更复杂
在童话中,往往把相貌丑陋的人,写成凶神恶煞的坏人,这些童话,在教给儿童人世间是非善恶时,也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刻上这样一个印记,好人都是英俊美丽的,而长得丑的一般是坏人。这就让孩子简单的以外表来评论人性、人品。
童话世界里的评判标准也是很简单的,往往 都会把善、恶、美、丑绝对化,一个人很坏,必然会坏到极点,一个人很好,好到没有一点瑕疵。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百分之百的好人,也没有完全十恶不赦的大恶人。由于童话过分的去放大了人性某一方的优点或者丑化缺点,这就让孩子们无形中变得很单纯,缺乏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03 童话很梦幻,人生更真实
葛劳尔、霍兹认为经典童话给儿童心理带来的危害不亚于宣扬色情与暴力的音乐和电影。
由于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通过阅读书籍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对他们来说,往往都是真实的。
就算只是童话,他们也会很容易把他们想象成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有些孩子沉迷在格林童话里,非要爸爸妈妈把他们打扮的漂漂亮亮,才肯出门。在学校和幼儿园也不愿意跟长相一般,和不好看的小朋友一起玩儿。
家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是漂亮的女孩子就会有很多人喜欢,将来会遇见白马王子过上富裕的生活。与此同时,光看灰姑娘这类的完美童话也会让那些自觉,相貌平平的女孩儿自信心受挫,则使他们容易走上过分追求外在美的道路。
由于过分的沉迷童话里的情节,使很多小孩子无法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于是他们,困惑,迷茫, 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们在等待中,在梦境中,错过了人生大好的青春年华,以至于蹉跎了岁月, 辜负了青春。最后不得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04 童话很呆板,现实更灵活
童话在无形中宣扬的美,就是好丑,童话世界里的人物永远都是呆板,从一个模具里面刻画出来的,导致儿童很容易进入以外表评判好坏的误区,甚至很多儿童长大以后会以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和是否值得交往。
这会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女孩长大后更容易被那些所谓谦谦君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丧失了正确的判断,最终葬送了美好的幸福。
05童话很片面,社会更全面
现实中的童话唯一例外,都是有大人创作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大人们难免要在作品中体现出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评价体系。
如《安徒生童话》里的《豌豆公主》,这个故事中,王子一定要娶一位真正的公主,而他考察一个人是不是公主的方式就是在床上放一粒豌豆,拿出20个床垫压在上面,再在上面铺上20床鸭绒被,然后让公主在这张床上睡一觉,如果她能感觉到床上的豌豆就证明她是真正的公主,因为除了真正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这么娇嫩的皮肤。这些故事具有明显的物质主义色彩,容易将儿童引向追求物质和奢华的道路。
《技艺高超的猎人》中,那个猎人先是帮助三个巨人抢到公主,然后又被公主的美貌吸引,而杀死了三个巨人。这个故事向儿童暗示了猎人助纣为虐的黑吃黑的行为。
其实现实中获得成功的方式很多,但是童话里,往往会禁锢小孩子的思想,让他们觉得只要勇敢、善良,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 努力之外,还受环境机遇的影响。因此,如果过分的去强调某方面的特质,可能会影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5 好处易放大,害处难发现
很多家长都对电视网络书刊等媒体传播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非常重视和警觉,遗憾的是,很少有家长注意到童话对儿童的隐性伤害。家长们普遍认为童话都很浅显,且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孩子自己完全可以理解,不需要家长进行引导,这也导致几乎没有哪位家长能够深入了解童话里的内容和思想。
然而这些对忽略的危害,对儿童影响往往更持久,也更危险,因为相比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儿童接触童话的时间要更早,儿童的年龄越小,他对世界的认知就越不足。其实任何信息和知识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童话中传达的思想言行对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强烈和持久的,有时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作为家长,通过孩子阅读童话,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时,一定不要忘记,不是所有的童话都是适合儿童的。家长们在仔细甄别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引导儿童正确的认识这些故事,只有这样,童话才能真正有意义,儿童的身心发展。
童年只有一次,故事要听最好的故事,就是未曾经历的成长场景。场景有温馨优美的、雅致有益的,也有暗黑邪恶的、粗俗可怕的。
先说西方童话吧,那些童话都是浪漫而美好的?
并不是。
拿《格林童话》原版为例,里面充斥着血腥、暴力、仇杀、暗黑。
咱们随便翻开一则,白雪公主和王子把王后骗到结婚礼堂,逼她穿上烧红的铜鞋,施炮烙之刑活活烫死。
给孩子讲到这儿,你真的还能坦然读下去?
再说说传统故事,也有太多疑问。
我们这一代学习的理念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要存菁的部分。
然而,其中还有崇古唯上、逆来顺受、耻于谈利、愚忠愚孝、非善即恶、循规蹈矩……这些难道还要传承?
穷人都是好的,富人都是坏的?
是应该告诉孩子保护生命最重要,还是让他们为了充当英雄而把自己置于险地?
能不能把糟粕剔除出去,把精华通过故事传递给孩子?
能,但要极用心。用最严肃的态度为孩子做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情,给他们讲真正的好故事。
对于父母来说,和孩子一起听经典,让几代人有了交流的共同话题,是一种情怀的传递。
而对于孩子来说,经典故事还能帮助孩子学习社交。
同一个故事,同一个场景和语境,能帮助孩子们迅速建立共同语言,搭建起最初的社交关系。
当然,成语故事也是经典。
01新观念、新认知
拿《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为例,旧版的故事给孩子讲的无非是不要刻板,要懂得变通。
然而,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沉没成本和小概率事件。
02正确的知识
现在的儿童读物存在着很多的知识误区。
比如说,某些书籍在讲“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故事时,里面写到了辣椒,但其实在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辣椒。
再比如,讲到春秋战国的故事,说到了人们在喝茶,而那个时候,普通人是喝不上茶的。
给孩子讲故事,第一个遵循的原则就是,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每一个知识,无论大小,都力求准确。
03帮助孩子提高情商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是培养情商的起步阶段:
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其他人交往、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面对挫折……
我们该如何向孩子传递或者解释这些事情?
不如让故事来说话。
04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爱听故事的孩子,往往知识面广、词汇量丰富、口头表达好,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这对未来的语文学习非常有益。
从主题甄选、价值观梳理、语言雕琢,到文稿反复审改,每个故事要经历十几遍反复推敲,自斟句酌,力求精准,每天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