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3-06-08 15:39:07
8210 字 · 1125 阅 · 0 评 · 0 赞

a884f8e56571c9feed4995a61fe5fbac_edit_315098149345148

文/樊荣强

人们经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话既有知己难求的意思,也有人皆渴求知己的意思。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我们不仅要自己过得好,还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同,由此才不会觉得孤独、寂寞。所谓知己,大概就是我们可引为同类,心灵相伴的人吧?

我们人类通过倾听、阅读、观看等方式获得信息,或通过说话、写作等方式向外传递信息,既是在探索、交流和学习,也是在展示、表现甚至炫耀。此外,还有一个我们不大注意但十分重要的企图——求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正确的,而且还有人尤其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与我观点一致,采取相同的行为。一言以蔽之:寻求共鸣,获得安慰。

因此,我认为知己并不一定是彼此相识的人。也就是说,你可以不认识我,你可以不当我是你的知己,而我依然可以视你为知己,这就是所谓“单方面神交”或者“单向神交”吧?

詹国枢先生就是一个我“单方面神交”的知己。他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年,是一位74岁的老人,退休前是人民日报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副部级领导。他自称老詹,也喜欢人家称他老詹,因此,我在下面的文中也称他老詹吧!

我是在《今日头条》网上发现老詹的,偶然读到他的文章,觉得这老者率真,睿智,亲切,有活力,加了关注,于是就经常看到了他写的文章。

前不久他转发了一位朋友评论他的自传体随笔《听凭风雨来——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的文章,我便在某宝上订购了一本。开本有A4纸那么大,字号自然也比通常的图书大了许多,印刷比较粗糙,十分肯定是盗版书。虽是盗版书,但对已是老花眼的58岁我来讲却是“友好”的,大字号看起来舒服,不费眼睛。这是平生第一次看这么大字号的图书。

360截图20230608113849874

一、我与老詹有“三同”

我迫不及待地花了三个晚上把老詹的书读完,喜不自胜。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与老詹有太多的相同点,下面简述最主要的三个相同点:同行、同好、同志。

关于同行。老詹于1982年复旦新闻系毕业,进入北京《经济日报》社从普通记者干起,之后一路高升,坐上副总编位置,后来转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直到2010年退休,他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媒体工作,成就地位令人敬佩,望尘莫及。我说自己是老詹的同行,是因为我2000年前后曾经在广州的三家媒体干过两年多的编辑和记者,尤其是在《新经济》杂志社当主笔,写过几篇反响不错的报道,算是自己人生的一段闪耀时光,因此敢大言不惭地自称曾经的媒体人,偶尔也被人加冠“资深”二字。

关于同好。老詹与我都酷爱写作,虽然我的高度、广度、深度、速度等等,都不及老詹,但热爱度恐怕还是差不多的。老詹退休之前自不必说,职业所需,作品无数;退休之后写博客、写微博、写公众号、写头条,十几年如一日,依然笔耕不辍,按他的话说,写作是人生最好的娱乐。我自己呢?从17岁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开始,后来当政府机关秘书,在电视台和企业搞策划,在媒体当记者,在培训机构当讲师,在高科技企业当高管,一辈子最得意之处就是“卖文为生”,一直都离不开写作,而且至今已出版了10本书,还曾扬言这辈子要出版100本书。

关于同志。同志这个词,虽然近年来被污名化,但我还是想用它来形容自己与老詹志同道合。读老詹的文章,我强烈地感觉我与他的“三观”完全相合,他的文章,无论是讲国家大事、经济发展、人生历程、众生百态,还是讲生活琐事、人生态度、写作技巧,等等,我竟然完全没有异议,连标点符号都全部赞同!

《左传》里讲“立德、立功、立言”,被后人称为“三不朽”,是无数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和最高目标。老詹的为文、为事与为人,正好对应了立言、立功与立德。虽然称老詹是一个“三不朽”典型可能有吹捧之嫌,但说他在这三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应属客观中肯之论。接下来,我还是抄一抄老詹书中的一些观点并加以评论,谈谈他的为文、为事与为人吧!每个方面我都以三个字来概括,试着描述一下我心目中的老詹。

二、老詹为文:问、结、构

“问结构”三个字其实应该分开来讲,指的是写文章要做到三个善于:善于提问、善于总结、善于构思。我要把老詹的为文放在前面来写,是因为在为文方面,我与他堪称英雄所见略同。

先说善于提问。我有一套“元写作”理论,它背后的理论叫“元思维”。我认为“思考=提问-回答”,这个公式是“元思维”的理论基石。包括写作、演讲、对话在内的各种沟通,都要以思考为支撑,本质上就是在“自问自答”,而提出和回答的所有问题归结起来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种类型,我称之为“元问题”,即根本问题、基本问题。因此,我把这种思维模式命名为“元思维”,且相应的就有了“元写作”和“元演讲”。

非常意外的是,老詹的书里有一节《写作秘诀》,其中有两篇文章讲到了与我同样的方法论。他在《老詹写新闻,只有一个诀窍》里写道:“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带着问题写新闻。”“如果你去写一个中性题材,标题里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写呢?也好写呀。我的办法是——自问自答找问题。”“在行文中,自己给自己提问,先弄几个靶子,引起读者兴趣,然后,再去回答这些问题。”

在《写好大文章,只需三板斧》里写道:“述评有写作技巧吗?我认为是有的。积数十年之经验(大大小小述评,写了上千篇吧?)老詹概括为‘三板斧’。第一板斧,是什么。第二板斧,为什么。第三板斧,怎么办。”

老詹的“三板斧”与我的“三个元问题”不是一样的吗?的确一样。不过老詹在此有一点似乎没有点透。提问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据我的研究,提问解决了语言的生成问题,生成即激发思路,而思路有大思路,即文章整体思路或曰谋篇布局;思路还有具体思路,即一句话又一句话如何不断延续,我认为仍然是靠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元问题,不断“自问自答”而激发出来的。

再说善于总结。所谓总结,大致等同于归纳、概括、提炼的意思,就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信马由缰,散乱无序,否则,读者可能不得要领,抓不住重点。在《老詹喜欢简单化》一文中,老詹说有些人听别人作报告,听的时候觉得很精彩,没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老詹说他能记住,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简单化。所谓简单化就是“归纳成一条两条,认真记住,坚决实行”。

简单化,其实就是要把千言万语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老詹说,他曾经到北大讲课,向学生传授新闻采写体会。“我将几十年的体会概括成五句话:带着问题写新闻,水平高低在选择,言论写作三要素,述评写作三段式,最高境界是通俗。我说,今天,我可能讲了5550个字,但是,同学们只消记住五句话就OK了。”

我认为,写文章除了要善于进行一点式的高度概括之外,还要善于进行多点式的尤其是三点式的概括。这方面,老詹的文章里经典的例子随处可见,我顺手抄录几个如下:

该书的副名:老詹人生的七个拐点:插队、结婚、读书、进京、挂职、调动、退休。

报社创收,总共三块:广告收入——纸质媒体,重要来源;国家补贴——外宣媒体,理所当然;其他经营——小打小闹,不无小补。

老詹的文章为什么受粉丝欢迎呢?一是定位比较明确,二是感情比较真挚,三是观点比较鲜明。

写作能带来什么快乐?其一,自由之乐。其二,驾驭之乐。其三,创新之乐。

言论写作三要素:其一,有故事;其二,有见识;其三,有文采。

面对挫折打击,老詹如何应对?首先,要接受。其次,要应对。最后,要放下。

再说善于构思。文章的构思就是讲结构的谋划。老詹写了一篇文章《咱们之间的差距,其实只有两个字》,专门讲他的心法。老詹说,我的文章比你写得“稍微好一点”,差距就是“选择”两个字,且关键在于六个选择:对象的选择、角度的选择、结构的选择、材料的选择、详略的选择、文体的选择。

关于文章结构的选择,老詹拿他写的一篇通讯《神秘的温州人》举例说:“文章的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叫是什么。温州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有哪些特点?第二层叫为什么。温州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第三层叫怎么看。怎么看温州人,他们有什么毛病?如果有毛病,又是些什么?”

这里又讲到了“三板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写道:“无论写什么内容,首先须从结构入手,把握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部分,把这三部分吃透了,写好了,你这述评也就成功了。”

针对上面的例子,我要特别说明一点,这第三层叫“怎么看”,而不是前面讲的“怎么办”。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站在作者角度是“怎么看”,其实是告诉温州人你们该“怎么办”——你看,这还是在讲怎么办。

由于老詹有上述文章构思心法,所以他的文章看起来,绝不可能是残缺不全的,而一定是丰满、全面、系统、深入的,就像进入一座大山,层峦叠嶂,风景无限。

三、老詹为事:超、高、能

老詹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事功,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与之相比。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达到高峰呢?老詹在《正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才更努力》一文中写道:他初入报社时非常刻苦努力,他临时负责的《年轻人》专版,采访中央电视台一众年轻主持人的文章刊出后,大获好评;他花七天七夜采访写作的7000字长篇通讯发表,引起小小轰动。“大家没有料到,刚毕业的小詹,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小詹给人留下两个印象,一是非常勤奋,二是能写文章。”

我说老詹“超、高、能”,是指他有超前意识、看问题有高度、能力特别强——能出作品,能出成果。下面我分别来说一说。

有超前意识。

老詹有两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写《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一是他写《市场赋》。这30年前的两个故事,充分证明了老詹的超前意识。

1991年初夏的一天,已经担任《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的老詹,接到总编辑范敬宜交给他的一个写作任务:怎样把国有企业搞活。“虽然是老话题了,但是这回,你可得动动脑筋,争取写出新意来。”两天后,老詹把3000字的述评文章《如何把企业搞死》交给老范。老范说文章写得太好了,非常有新意,但是题目得改改。第二天改成《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刊发头版头条,一炮而红,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编辑部读者来电不断,中央领导同志的秘书专门打来电话祝贺,中央党校的地厅级干部培训班把文章编入教材。自那以后,国有企业破产成了有关部门反复研究的课题,15年后的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

1992年初夏,正在河北保定挂职当副市长的老詹听到一个消息,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老詹激动不已,夜不能寐,立即收集资料,绞尽脑汁,精心构思,撰写出了颂扬市场经济的长篇述评《市场赋》。文章写成以后,“我立即将文章寄回报社。寄出第二天,老范打电话来吩咐我,根据中央精神,赶快撰写一篇歌颂市场经济的重头文章,字数不限,越快越好。我对老范说,文章已经写好,寄回报社了!当年9月29日,为迎接党的十四大召开,《经济日报》于头版头条,隆重推出了长篇述评《市场赋》。”

看问题有高度。

高度就是一种见识。老詹说:“见识——源于你的深思。你花了比别人多八倍十倍甚至更多的功夫去思索、去琢磨,你讲出来的道理,肯定会比一般人更深刻,更能让人受启发。某人曾问一位成功企业家,天道酬勤对不对?企业家说,不对,如果你不深思,不动脑筋,再勤奋又有啥用?”

为什么有些人有见却无识呢?除了不喜欢深思,还因为不善于深思,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览众山小的哲学功底。关于这一点,老詹在《生产队的哲学家》一文里,讲了他当知青时“学哲学用哲学”两个的故事,一个是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给自己理发的故事,一个是用哲学思想指导妹妹因下田插秧小腿划伤如何自愈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让我特别有触动。

为什么?因为,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学哲学用哲学”的人。在我喜欢看的书里面,最喜欢的有三类,一类是哲学书,一类是历史书,一类是笑话书。

哲学许多人认为玄而无用,而我认为“无用”乃是“大用”,懂得哲学的人,才能够在看问题时看得更高、更深、更远。我特别喜欢庄子的这个故事。庄子对惠子说:“大地是不是非常广大,看上去对人有用的只是脚踩的一小块地方。但是,你要把脚下那一小块地之外的土地都往下挖掘,一直挖到黄泉,人的四周成了深渊,脚下那一小块地还有用吗?”惠子说:“没有用了。”是啊,当然没有用了,谁还敢站在那一小块地方上呢?

因此可以说,哲学是其他知识的基础,是支撑,是背景,看似无用,但离开它之后,看问题就没了高度、深度以及穿透力,其他知识便毫无用处。我相信,老詹一定会赞同我的这个看法!

能力特别强——能出作品,能出成果。

老詹一辈子写了无数有影响的大文章,能出作品自不必说;在当领导方面,也出了许多成果,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令人刮目相看。老詹就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俗话讲“新官上任三把火”,老詹这个新官没有烧了“三把火”,而是玩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把收入搞上去。老詹说,“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但最直接、最能起作用的,就是收入分配。”因此,他新官上任,先是搞钱,否则“员工收入不高,报纸怎么能办好?”如何把收入搞上去?老詹用了两招:一是把退休的广告部主任请回来,当年广告收入就从1000万变成1500万元,增长50%。“老詹的体会是,关键的关键,还在人才。”二是找财政部要补贴。海外版创办20年,政府补贴一直没有增加过。老詹放下副部级的官架子,把财政部的小职员请来,认真汇报,细致说明,动情诉苦,终于感动了对方,最后通过一系列汇报、调研、沟通,每年补贴增加3000万元。事实证明,老詹会搞钱。

第二板斧:把报纸办精彩。老詹在这方面办了四件事:一是,上班第一天就上夜班,改标题。一群人盯着他,他把能改的标题逐一修改,或大改,或小改……一下子就把大家整服了,对他竖起大拇指,没得话说。二是,报纸全面改版。先从一版改起,这是报纸的客厅,海外版的门面。老詹压缩了“大新闻”(领导活动和讲话),腾出地方给“小新闻”(来自基层的活蹦乱跳的新闻)。接着改第二版,由“要闻版”变身“神州速览”,把全国当天发生的重要新闻,一网打尽。三是抓特色,搞了一个《微观中国》专版,让海外同胞看到国内更微观的东西,看到老百姓日常的具体生活,那些更真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民众的生活。四是设立总编辑奖,由他一人每天早上把报纸上他看到的好文章或者版面,画上一星、两星、三星……五星,然后在一楼大厅张榜公布,一颗星奖励100元,当天兑现。用以上这些办法办报,何愁报纸不精彩。老詹回忆起这些日子,“心潮澎湃,不由得还有些激动!”

第三板斧:让发行量翻番。2008年,老詹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三年,报纸发行量从5万份增加到20万份,翻了两番。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就是搞资源整合。老詹到国外考察发现,海外华人多的地方,就有华人办报纸。于是他想出一个全新的不花钱合作办报模式。比如他在日本找到一个华人报社社长,跟她讲,你们报纸的内容我们跟你专供,但是有两个条件:一是只可以删节,不可以添加。二是转载的内容,编为4个版或8个版,加上《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周刊》刊头。双方互不投资,免生经济纠葛,但允许他们的名片上印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合作伙伴”的字样。老詹用这种模式相继搞了意大利周刊、匈牙利周刊、奥地利周刊、英国周刊,发行量一下子就上去了。这事还得到了中央分管常委和政治局委员的高度赞赏。

四、老詹为人:真、善、通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话放到老詹身上,就是他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为学是做加法,每天孜孜以求,不断精进,学问越来越高。为道是做减法,讲的是每天都努力去除心中的物质欲望、贪念、私心、执着心、嫉妒心、斗争心……以至于最后达到无欲无求的圆满境界。

古人说:“文如其人”,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文章的风格,看出他的人格特征。虽然,我与老詹素昧平生,但是读他的文章,一个鲜活的老者就像坐在你的面前,跟你聊天、对话,展开头脑风暴,或者浅斟低唱,真、善、通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詹自己总是说“老詹是个爱讲真话的人”。其实,老詹的真,还包括了真实,真诚,率真,天真。这些个真,意味着老詹心底简单、纯洁、敞亮,不遮遮掩掩,没有油腻粘糊,没有小肚鸡肠,没有机关算尽,更没有阴谋诡计。

老詹自己肯定也深切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在《我为什么甘当“码字工匠”》一文中,说起自己为什么受到粉丝欢迎,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写文章“感情比较真挚”。他说:“写文章,一定得笔带感情,心怀真诚,这是我几十年一贯风格。因为只有真诚,文章才能带得了感情,放得下架子,说得了实话。一篇文章,真不真诚,字里行间,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他说写自己和老伴杨乔相识相知相爱,以及怀念老总编范敬宜的文章,都因故事真实、感情真挚而受到读者欢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之于老詹,绝对是贵人,一路关爱提携老詹,纯粹出于爱才,助他上位。而老詹在《怎样与上司相处,记住四个字足矣》中写道:“虽然,我对老范打心眼里十分佩服,但是,从来没有当面吹捧过他,老范家住哪里,从不打听,也不知道,更谈不上送礼。”瞧瞧,老詹就是这样纯粹、简单、真实!

老詹很“真”,当然也很“善”。心底无私、纯粹、简单、敞亮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老詹在教人如何与上司相处的时候,讲到了自己如何提携下属,就展现出一种纯粹的善良。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副主任兼头版言论专栏《望海楼》主编傅振国,老詹是他的顶头上司。可是傅振国对他,既没有曲意逢迎、拍马溜须,更没有送礼贿赂。老詹说,我们之间颇有一点“淡如水”的味道,他很少来我办公室来“坐一坐”,我也很少到他那里“谈一谈”,除了必要的工作交往之外,楼道里碰到,顶多点一点头,微笑示意而已。

然而,老詹的用人观,除了人品正派之外,就是四个字:肯干,能干。虽然他与傅振国是“淡如水”的上下级关系,他却要把老傅从科教部副主任提为主任。而且,后来又力荐老傅负责的《望海楼》专栏参评全国好新闻,最终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名专栏,同时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老詹心底无私的善意,就是从这样具体的处事中散发出来。

关于老詹的通,指的是通透、通达,或者叫做把人生彻底想明白了。有人说:“人之立世,有三件事最重要。一是该做不该做,二是该说不该说,三是该想不该想。把这三者弄明白,并切实做好了,人生就通达了。”拿这三者当标准来衡量老詹,他可谓通达之人。不妨说说他在书中讲的三个例子:

一是,他说不想当市长。1992年,老詹到河北保定挂职当了副市长,一年之后,他可以留下继续干,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北京继续当一个媒体人。理由有三条:首先,最大的不适应,是感觉浪费时间。就是机关工作效率低,而且很多是无用功。其次,机关内部关系,确实比较复杂。老詹不愿意去适应这种复杂的关系。最后,机关工作,干好干坏,缺乏量化指标,很难说得清楚。而在报社工作,一句话:报纸上见。你的文章写得好,能力强,为人也不错,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件事说明,老詹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

二是,他说官位级别。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是许多人的难题。老詹在《正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才更努力》一文讲到官位级别这个在中国有点忌讳的话题。老詹从没有后台的普通人,成为副部级领导,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老詹写道:“我晓得,级别这玩意儿,虽然大家都挺在意,挺当回事儿,甚至关键时刻,相当计较,但是都不明说,讳莫如深,正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也。啥原因呢?仔细想想,亦算一中国特色吧,大家都好面子呀!”“老詹是个爱讲真话的人,既然要实话实说,却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你这实话还说不说了?嘿嘿,干脆直说了吧,甭管那么多啦,爱谁谁!”瞧,这就是可爱、通透的老詹,别人不敢说,他敢说,但是说了也不会失了分寸,因为他早已退休——如果他还在位,恐怕也是不会说的!嘿嘿!

三是,他说“十大明白”。老詹生于1949年,2019年他就满了70岁。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于是老詹过了七十岁后也写了《年过七十,真的老了》和《年过七十,终于明白》这两篇文章,来表明七十岁后“不逾矩”的心迹。他在前一篇里问自己,发现自己老了,怎么办?一是接受,二是应对,三是放下。在后一篇文章里,他总结了“十大明白”:人生是有命的,世界是现实的,真理是简单的,幸福是容易的,万事是有度的,爱情是永恒的,存在是合理的,减法是明智的,心态是关键的,成功是相对的。我看这“十大明白”,真的是“十分明白”,当然也透出老詹心里的欣慰、失落、坚持、妥协、淡然、感恩,以及一丝丝的不甘。本文标题中的“大命由天,小势可为”就是老詹一生“听凭风雨来”的哲学底座!

我喜欢、敬重这个睿智、简单、真实又鲜活的老詹!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