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7章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在这一章,依然是在借天地自然的现象,来告诫圣人如何为人、处世和治国。
我10多岁的时候,喜欢诗歌,又喜欢朗诵,还特别买了一个卡带式录音机来练习配乐诗朗诵。
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是艾青,最喜欢的诗歌之一是艾青的《光的赞歌》。全诗近300行,我朗诵起码超过300次。其中“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这一句给我巨大的震撼,深切地体会到人在宇宙间的渺小与无助。
个人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与天地万物相比,只要智力还算正常的人,不得不感叹“天长地久”而“人生苦短”!
为什么天地能够长久呢?老子解释,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生。
因此,老子告诫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长存。这并不是所谓目的无私,但是不正是这种无私的做法,反而成全了一个人自私的目的吗?
无私只是手段。
老子在此,并不是为圣人的无私唱赞歌。他从来没有明确的讨论过对人性的看法,他既不说人性善,也不说人性恶。甚至他认为一个人自私自利并无不妥,至少,应该得到理解。
法家的韩非是老子的一个超级粉丝,他对人性的阐述,以及帝王之术的总结,很大程度上都渊源于老子。
与孔子把人与人的关系看得温情脉脉的观点不同,老子与韩非子把人与人的关系看得有些冷漠无情。虽然有很多人讨厌这种利己主义的观点,但是它与现实的状况似乎更加契合。
《韩非子·备内》:“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意思是:做轿子的人希望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望人夭死,不是因为他们或仁或贼,只是受各自的利益驱使罢了。在韩非子看来,自利是人最普遍、最本质的特征。
我认为,利己和利他必须保持平衡:从利他出发做事,必须有利己的回馈;从利己出发做事,也必须有利他的效果。否则,都不可能持续下去。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是最佳的状态。
杰克·韦尔奇在《赢》这本书里讲的一个观点,也非常具有启发,简直就是老子“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翻版。他说:“一个人在成为领导之前,他的成功就是自己成功;当他成为领导之后,他的成功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最后我想说,老子的这段话对我们关于写作的启示:
如果你要想写好文章,那必须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准确地把握人的言行和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与逻辑关系,否则就是肤浅的,片面的,不能给人带来任何的启发,更不会具有说服力。
跟着樊荣强学习写作,加入呆萌写作训练营,微信1872336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