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有比较才有鉴别。去年,当我写完《杰出的顺德人——顺德企业家访谈录》一书,然后去重庆出差,接触了一些内地大小老板之后,我对顺德老板如何聚财发达方有更明确的认识。
在重庆,我听到那些老板谈论的话题,多是自己正打算搞一个什么项目,而且一投资就是上千万元甚至几亿元。初听起来挺令人激动,也挺吓人,但仔细想想就觉得有点不对路。因为他们的思路大都是拿着项目计划书去到处套钱而已,但一个项目还没有见效,马上又拿着套来的钱去搞所谓更大的项目,套更多的钱,到最后,没有什么项目能够成功,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中国“首骗”牟其中是最典型的代表。虽然这种“赚钱”方式不能代表内地老板全部,但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
回头看顺德老板,他们赚的钱,只是生产成本与售价的价差。顺德的支柱产业是家电,属于传统的制造业,也就是说顺德老板赚钱靠办实业。除家电之外,顺德发达的实业还有涂料、家具、木工机械等。顺德的制造业是靠仿造香港和日本产品起家的,第一把风扇、第一台空调、第一台冰箱,差不多都是把人家的产品买来拆开之后,发现自己也能生产,于是就自己加工或到处采购零部件而组装出来。顺德老板的这种发家之路,决定了他们以下几点与别不同的聚财方式与致富个性:
第一,顺德老板赚钱只赚产品成本与售价的差价。顺德老板要开厂,或者要上马一个产品,他首先算的账是,这个产品的成本是多少,能够卖什么价,市场能够接受自己这个产品多大的量,他需要投多少资,最终他能赚多少钱?这种赚钱方式可以说是最朴素,最实在的。也许有人会说,开厂当然要算这笔账,但事实上在内地有很多老板就是不算这笔账,甚至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要生产什么产品,而只是把项目计划书拿去套住银行或什么基金的钱就是赚钱了。
第二,顺德老板的聚财方式决定了他们对市场的重视。既然他们是靠卖产品赚差价,那这产品一定得要卖得出去;而且这些产品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象某些工业品销售靠拉关系、给回扣是搞不定消费者的,消费者只认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或者品牌。顺德老板对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的重视,同时也表现为他们对政府的依赖很小,政府也不用为企业的经营问题操心,因为每一间工厂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要靠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吃饭,而这碗饭是当地政府给不了的。因此,在顺德,政府在很早就开始推动所谓企业转制,除了原有的国营或乡镇集体企业都转为股份公司或完全民营公司外,更大量的是天生的民营企业。
第三,顺德老板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个族群。当一个个务实的老板成长起来,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影响,逐步形成了顺德独特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是一种思路,引导后来者怎样去创业;是一种规则,指导经营者怎样去聚财;是一种氛围,激励每一个想致富的人怎样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这种商业文化是在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是顺德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顺德老板创造了这种商业文化,同时又反过来培养了无数的老板,甚至许多还没有成为老板的人靠耳濡目染在骨子里也有了老板的因子。这也许就是其他地方想超越顺德而感到困难的原因。
(写于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