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七十五章】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被我们现代人称为哲学家,但是,在我看来,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然后才可以称他为哲学家。
老子之所以被称为哲学家,是因为他在《道德经》里提出了一套宇宙生成论,也就是所谓的形而上学,即他说明了我们肉眼可见的现实世界背后的逻辑力量。
不过,在老子的学说体系里面,构建宇宙生成论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借助这一套理论,来论证或者不叫论证而只是类推他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理论的正确性。
换一个说法:天道即是如此,人道岂可违背天道?
本章通篇讲的是政治理论,即统治者该怎么办,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他的理论依据就是他一以贯之的“无为”——这是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观念。
在这一章里,老子直接指出了“三民问题”: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同时分析了“三民问题”背后的原因。
“三民问题”是三种不同的负面社会现象,也是三个不断递进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饥,也就是温饱问题,这个主要体现在生理层面,按现代术语来讲,就是民生问题,或者贫困问题。根源是什么呢?老子说是因为“其上食税之多”,翻译成白话就是指统治者设立的苛捐杂税太多。
难治,也就是治安问题,这个主要体现在行为层面,这是民生问题进一步恶化的结果。当老百姓的温饱都得不到解决,被逼铤而走险,做坑蒙拐骗之事。这种不好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导致的呢?老子说是因为“其上之有为”,翻译成白话就是指统治者违背天道,不顺民意。
轻死,是一个人生观问题,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这是老百姓对统治者彻底绝望之后的一种态度。老子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就是老百姓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过分求生。乍看似乎因果关联不大,其实,老子说的是,统治者过分地压榨盘剥,让老百姓根本活不下去,生无可恋,贱命一条,而且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死还有什么可怕呢?
最后,老子总结道:只有不看重自己生命且无为的人,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