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七十二章】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一个核心,就是不要扰民。而扰民的根源就在于统治者的自私、自大和“管得宽”冲动。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学的术语,其实,从古至今,中国的治理体制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摇摆。大致来讲,计划经济是儒家(也包括法家)的选择,而市场经济是道家的选择。计划经济强调集中与权威,市场经济强调分散与放权。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无为”,就是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经济发展不要总是围绕政府这个权威转,而应该像亚当·斯密说的那样,把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交给那只“看不见的手”。
如果我们以“无为”来解读本章,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一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因果关系:如果让人民不恐惧和害怕权威,社会就能建立起真正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有两个“威”字,前一个威指的是统治者的个人权威,而后一个威则是大威,指与天道合一的社会规则——这是一种全社会所有人都自动自发遵守的自然律令。如果一个社会过分推崇统治者的个人权威,则可能导致正常社会秩序的崩溃。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指出:“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因为真正受人民拥戴的统治者,不会利用个人权威去妨害人民的居所,不会利用个人权威去搅扰人民的生计。统治者只有自己不擅用个人权威,做到了不让人民厌恶,人民才不会厌恶统治者。
那么,圣人(人民爱戴的统治者)该怎么做呢?老子给出了两个要求:“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他说,圣人必须做到两点:有自知之明而不张扬炫耀;有自爱之心而不自私自利。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无为的具体化。
最后老子强调:“去彼取此”,要去掉错误的做法,选择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做法是有为,正确的做法就是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