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千百年来,华岩寺、罗汉寺、慈云寺等寺庙承载了人们的信仰。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重庆主城的寺庙有哪些特点?你去过几座?跟小编一起去抱抱佛脚吧。
最名气:罗汉寺
一部电影火遍全国
罗汉寺的名气,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且古朴庄重,还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自从2006年风靡全国的电影《疯狂的石头》在此取景后,罗汉寺的名声就更加响亮了。
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方改名罗汉寺。
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罗汉堂内造像总计524尊,皆泥塑像,其造型细腻精巧、神态逼真。
最霸气:华岩寺
川东第一名刹
华岩寺位于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华岩洞而得名。有“巴山灵景”之称,集山、水、洞、林、寺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华岩寺始建年代已无可查考。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各寺院所少见。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
华岩寺寺庙庞大,气势恢宏,形成“天地夜月”、“柏岭松涛”、“曲水流霞”、“疏林夜雨”等八景。
最隐匿:能仁寺
方寸之间见天地
在能仁寺后门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庙不在大佛光普照天
下联:有神则灵慈善济众生
解放碑是重庆最主要的商业中心,就在这么热闹的商业中心里,却有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是一座小庙,叫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渝中区中华路92号,是重庆市规模较大的尼众寺庙,原名“三教堂”,古时为海云寺,创建年代不可考。
今日的能仁寺小,不起眼,出家人少,居士也少。香客不多,香火当然也不大旺。没有罗汉寺的喧嚣,却有闹市中的幽静。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也许只有在最为喧嚣的地段,不闻世俗繁杂,做到心灵上的物我两忘吧。
最独特:慈云寺
中西混搭style
慈云寺位於重庆市两江(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南岸玄坛庙狮子山。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初名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托钵来此,募资重修扩建,成为佛教的十方丛林,遂更名为慈云寺。
寺内设“爱道堂”,安置尼众,打破历来僧尼不同院的习惯。
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还有一棵国内罕见的菩提树,系六十年前自印度移植,如今已枝繁叶茂。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玉佛,高1.87米,重1500多公斤,系中国四大玉佛之一,1931年由缅甸迎来。玉佛前悬挂着四个金刚幢,上面有五色金线盘结粘贴而成的《金刚经》全文。
最神话:涂山寺
“大禹”传说
涂山寺庙龄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据查,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唐时,任忠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可见当时此寺已易名为涂山寺。
据涂山寺出土文物看,涂山曾住过古老的人类。相传庙后曾有“禹碑”一块,此地可能是远古时代涂山氏族所居之地。夏禹疏通九河时,到此娶涂山氏之女,四月后外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古人为了纪念夏禹治水业绩,在涂山顶建“禹王祠”、“涂后祠”,祠内塑有夏禹和涂后像。其后建为禹王庙、真武山。
涂山寺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位于涂山之巅,是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因寺内供有尊武祖师,因此又称为尊武寺。
最大气:缙云寺
得皇帝赐名最多
缙云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缙云山中,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远离历代京城的缙云寺,居然得到过至少五位皇帝的多次赐名,足可见其在中国寺院中的重要地位。
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大殿里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师---迦叶古佛。大殿里的迦叶古佛,立于康熙二十二年,高约两米,左为大梵天,代表欲界法相,右为帝释天,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塑像。上面的匾额也是清朝时期所造,上书“昙花蔼瑞”。
最萌气:南岸大佛寺
佛像判断水位
当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国。元末战乱,重庆城损毁严重,要重新修建,大夏国的财力人力都不够。于是,明玉珍就把国都定在了江北城。从风水角度来看,江北城有一大弱点,那就是江水从城边往下流。这样流,很可能就把财运、官运之类冲走了。为了避免财富和运气的流逝,明玉珍便在江北城下游不远处的长江南岸修建了大佛寺,乞求神灵给予保佑,以弥补江北城的风水之忌。
大佛寺刻的是释迦牟尼造像,像高7米多,北倚山崖,面朝长江,气度非凡恢弘。大佛寺在窍角沱下游,正对着江北的茅溪河口,与茅溪河口的偃月桥隔江相望。发洪水时,那长江水可以淹到大佛的脚,甚至可以淹到大佛的脸,因而就有“大佛爷洗脚”、“大佛爷洗脸”的说法,大佛也就成为天然的洪水标志。
寺中建筑有五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毗卢阁、望江亭……僧人曾达数百之多,还曾是民国时期重庆佛教华严学校校址。现仅存五佛殿,其重檐歇山式殿堂重建于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但殿中供奉的五座佛教圣像,却是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始建,距今五百九十多年。
最传奇:宝轮寺
建文帝龙隐之地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岩山,面对嘉陵江。该寺历史悠久,民间传说其为唐代的尉迟恭所建,有人认为其始建于西魏年间(公元535-556年)。
据《巴县志》记载,其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但不管怎样,它至少已愈千余年的历史。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
传说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逼迫退位,削发为僧而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曾在此挂单隐居。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园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原寺庙大门前有"龙隐禅院"大匾,可惜已被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