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

发表于 2021-09-21 23:33:10
3113 字 · 6250 阅 · 0 评 · 0 赞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耳熟能详,流传很广。和这句话意义相同的,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读优秀范文选。读中学的时候,我们会为了写文章到处找材料。所以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有他的道理。我们先来看看几个抄的成功的例子。

01抄的好,“抄”成大器,超越原文

例子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写三峡的千古绝句吧,但这句也是抄来的。原文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例子2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稀稀疏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澈浅浅的清水中,梅花独有的芬芳在那幽暗是浮动,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也是能够闻到它的香气。

这两句被誉为宋诗里最经典的一首咏梅诗。而你知道吗,这句话也是抄来的。实际上,最初出自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作者只不过在此基础上,稍微变动两字,措辞更优美,意境更幽谧,以至于后人不知有江为,而只知有林逋了。

例子3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是毛主席写的,大气磅礴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人耳熟吧。其实最早见于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也有句“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元好问《蝶恋花》有句“过眼风花人自恼。已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化用的太多,以至于原句反倒很少听闻了。

例子4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海明威沿袭《老人与海》的硬汉风格,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少有女性涉足的男性世界。90年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向海明威致敬,也写了一本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书里的男人们仿佛中了同一个咒语,也纷纷失去了另一半,生活在没有女人的世界。

02天下文章怎么抄?

俗话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这就是文章要“抄”的道理。但到底怎么“抄”?这可是个技术活儿。

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把模仿的方式归纳为“偷语”“偷意”“偷势”三种,这里的“偷”指的正是借鉴与模仿。

“偷语”就是仿效别人的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下面试结合典型例文,谈谈如何“偷语”“偷意”和“偷势”。

一、偷语——偷其语句,妙笔生花

偷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移用他人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某个词语、句子。如作家叶文玲回忆初中时写过一篇题为“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的作文,文中申诉内心“委屈”,以月亮的皎洁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文章写道,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老师用红笔将“嵌”字圈出,赞其用得准确。叶文玲说,那是她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的用词。

我读书的时候,一篇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被作为范文在班里展里。当时,刚读大学,交了一大笔学费,父母很着急,压力很大。老师着重展示的就是一句话“父亲的笑容隐约一现,又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这个词就是我当时看了一篇小说,这个词深深印在脑海中,后面在写作文的时候,直接拿来用了。

二是灵活化用,仿照它文句式,重写新的语句乃至相对完整的文段。如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郭沫若散文诗《白鹭》中描写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则嫌白,深一点则嫌黑”,明显借鉴了战国辞赋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描写美人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又如,为形象地呈现“网虫”上网的相关场景,模仿朱自清名篇《春》,以“盼望着,盼望着,网吧到了,上网的脚步近了”“掉线是最寻常的,一掉就是两三次”“网络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网络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网络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之类的文句加以描述,从而吸引读者眼球。

需要提醒的是,成功的化用应是在原句基础上另出新意,要力求得其神韵而自有境界;最好把原文内在的感情及用语风格等,也捕捉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二、偷意——偷其立意,借鸡生蛋

经济发展中有一种思路叫“借船出海  借壳上市”(即利用各种条件发展、壮大自己,借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写文章时为确立一个相对高明的立意,也可采用此法——取名家名作中蕴涵的某种思想、感悟,合理表达自我的心声。

举例来说,2015年江苏卷考“智慧的景象”,满分作文《海拔五百的智慧》与《且停亭中且停停》,分别是“偷取”了林清玄《海拔五百》和清代学者李渔修筑“且停亭”拟下的亭联的意旨,从而赢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

又如作家鲍尔吉•原野有一篇《不会感恩的人也不会负疚》,其见解不同凡俗:“感恩不同于对别人说‘谢谢’”“感恩说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辈子的债务”“感恩不是把这些人的名字制成牌位供奉,是通晓这一道理之后尽自己的本分”“感恩不是一本花名册,而是一种心态”“感恩的人不迷信”“感恩的人同时也会是负疚的人,会为做错一件事寝食不安”……

这些认识很有启发性,面对“学会感恩”“负疚”“回报”等话题,我们只要悟透其中的两三点,即可敷演出一篇有见地的习作。而文中“第一要感谢粮食”“第二要感谢水、草木、鲜花、小鸟、晴空、土地和干净的空气”等片段的论述,对我们写好“人与自然”之类的话题也不无裨益。

“偷”取佳作之“意”时,不但要明确原作的“意”是什么,还要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会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样生成的,进而在写作中灵活地迁移。

三、偷势——偷其结构,旧瓶新酒

所谓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无论什么文体,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都必须组织恰当的结构。皎然认为,“三偷”之中“其上偷势”;结构属于构思的范畴,应注意的是借得他人的结构创意后,要做到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意。

比如“诗仙”李白曾仿拟崔颢《黄鹤楼》一诗的篇章结构,写下处处有模仿之迹,而处处又有创新之意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诗作尾联中,李白以“浮云蔽日”比喻奸佞当道,于吊古伤今中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意与忧国忧民之情,这就比崔诗以“日暮烟波”来寄托游子怀乡之思要高妙得多。

又如针对命题作文“诗意地生活”构思议论文,可在本论部分借用王国维“三境界”的说法(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把“生活”分解成“理想”“奋斗”“收获”三个阶段,确立如下三个分论点: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篇末处再归结以“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展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偷语”“偷意”“偷势”并不是机械的照搬,必须在模仿中有自己的创造。“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模仿时我们要立足名家名篇,着重利用经典之作进行训练。

"抄"的好,就是原创。因为后来的作者从原文中读出了自己的新思维、自己的新写法、自己的新构思,而且能融会贯通,由此及彼,写出新意,这才叫创作。抄的不好,就是抄袭、剽窃,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专注方法论的实践者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