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简友:
从2015年9月28日开始,我入驻简书已经快6年了,在简书上发表了800多篇文章,106万字,收获7727个粉丝。这个成绩虽然不满意,但是,也让许多人看了眼红——毕竟,在一年前简书的粉丝排行榜上,我好像还是排在200名左右。
我在简书上认识了许多朋友,也获得了许多机会,包括我的一个文章《樊荣强:我30多年的写作秘籍首次公开》被简书推送,目前已经有7万多的阅读,获得广泛的好评,也让自己对自己的写作理论与方法更有信心,因而在网上开设了呆萌写作训练营,招收了一千多名学生;同时也获得邀请在简书平台进行了多次专题写作讲座,开设过两期写作课程。
前天还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哲学博士、某高校的老师购买了我的《元写作》一书,对我的写作理论大加赞赏,说我的干货超过那些专门做学术研究的人。我问她在哪里知道我以及《元写作》这本书?她说是从简书上知道的。
我从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算起,写文章已经写了38年。曾经为了生计也放下手中的笔好几年,但是,骨子里面我是一个必须靠写作还包括说话为生的人。所以近些年也写了好些文章,也出版了好几本书。
在简书的朋友们以及学生们的推动下,基于对《元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我又把其中的思维模式提炼出“元思维”这个概念。因此,三年前开始写作《元思维:问与答的思考及表达的智慧》一书,断断续续写了一半,停了一年,到去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宅在家里,花了一个星期把它完成了。
目前印了一个内部版本作交流,也卖出了500多本,因为之前已经有好些粉丝知道我在写这本书,所以一直等着。当我说写完的时候,好些粉丝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买来学习。
昨天我想起与简书的这段因缘,于是今早起来写下这段文章,打算免费送出我的《元思维》一书,总共30本。
是的,免费送!
但是,我也一个小小的要求,操作流程是这样的:你先下单购买,然后认真地阅读,完了写1000字以上的评论发表在简书上,我就把你买书的钱连同快递费原银奉还。
为什么这么操作而不直接免费送?一则,可以直接送给你,你根本就不会读,浪费了我的一番心血以及纸张印刷费;二则,这种方式你才可能认真地阅读我的《元思维》一书,我敢保证,你读了之后绝对终身受益。
如果我们有缘,请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购买,也可以加我的微信19521039692然后购买。
如果可以,请珍惜这个机会!
樊荣强
2021.5.31
文/樊荣强
元思维是一个精灵。
如果你一直渴望提升你思考、讲话和写作的逻辑水平,我肯定你太幸运了。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给你一个有趣的、实用的、影响深远的工具——元思维精灵,和一个彻底解决逻辑思维问题的机会。
这个前言我要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是什么: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
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理论方法,对我关于“思考与表达”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键工具性概念进行说明解释,包括在演讲培训中总结出来的核心技术“钻石法则”,以及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立题、问答思维、元问题、元思维等。
我认为,思考=提问-回答,而思考中所提出的任何疑问都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种类型,我把它们称为“元疑问”或“元问题”。思考成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是说与写,而说与写其实就是在回答各种形式的“元问题”。因此,我把基于“元问题”而展开的问与答的思维模式称为“元思维”。
在我看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元问题”像精灵一般为我们的思考带来无限的创意、活力与价值。
“是什么”是红精灵,它意味着热情、勇气、理想,以及对事实的执着关注,并且将它描述出来。
“为什么”是蓝精灵,它意味着理性、深沉、研究,以及对表象背后的原因与理由的合理解释。
“怎么办”是绿精灵,它意味着创意、生命、活力,以及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与策略的持久探索。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精灵既是独立的,又是三位一体的,它们合在一起就称为“元思维精灵”,而“元思维精灵”则是经常被我提及的关键隐喻。我希望你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做到“元思维精灵”上身。
下篇是文章解读,所选12篇文章,题材较广,涉及自然、艺术、人生、政治、科学、饮食等;而体裁则五花八门,有散文诗、散文、演讲稿、报纸评论、图书段落、人物词条等,它们本来是叙述体的,但我把它们统统还原为问答体,清晰地展现作者的思路,不仅让读者朋友们看到“元思维”的广泛适用性,还可以借助实例更好地领会“元思维”,彻底领悟展开思考与表达的框架、逻辑与方法。
为什么: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一、回应学生呼声。在过去的演讲、写作培训过程中,许多学生告诉我,樊老师,我现在知道了思考就是“提问-回答”,可是我怎么提问呢?怎么才能提出更多、更系统、更有价值的问题呢?这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我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二、心系天下苍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个道理,我年少时即铭刻于心。我自认为是一个喜欢也能够做点研究的人,如果我在思考、演讲和写作上有一些先知先觉的话,把它们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我又何乐而不为呢?至少是一个善举吧!
三、满足自我理想。我几年前发愿说此生要写100本书,更指望有一两本能够传之后世,未知是否最终如愿,总得一步一步前行。写作此书也算是往理想目标又进一步吧?
怎么办:怎么来使用这本吗?
注意是讲“使用”。现在很多人读书,往往浮光掠影,只求数量,而总是不得要领。错了!如何使用本书,使读者诸君的思考与表达水平有极大提升,建议有三:
一、阅读。通读三遍。如果你愿意,读上十遍也是可以的。
二、笔记。本书全文大约13万字,你通过写笔记的方式浓缩成两千字,尽得精髓,铭记于心,终生受益。
三、练习。本书下篇例文均保留了叙述体原文,读者自己可以先尝试把叙述体还原为问答体,然后跟我还原的问答体进行对照。你还可以自己找文章来做这个练习,也许,完成10篇文章的刻意练习之后,你的思维能力与水平就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迭代升级。需要说明一点:如果你发现有的文章不太容易还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你的水平还不够;一是原作者的思路是混乱的。
上篇 理论方法
第一章 思考的本质 3
1.1 思考=提问-回答 3
1.2 问答思维 7
1.3 思维导图的缺陷 11
1.4 思考的起点 12
1.5 思考的价值 16
第二章 思考的运用 20
2.1 行为 20
2.2 独思 21
2.3 学习 22
2.4 对话 25
2.5 演讲 27
2.6 写作 29
2.7 研究 33
第三章 思考的评价 36
3.1 影响思考的因素 36
3.2 思考力的三个标准 41
3.3 思考的“五性” 44
3.4 思考的“七度” 48
3.5 横向与纵向 51
第四章 疑问的类型 54
4.1 问题与疑问 54
4.2 三个元疑问 59
4.3 疑问的价值 67
4.4 提出好疑问 74
4.4 关键问句 93
第五章 如何回答疑问 97
5.1 答案的类型 97
5.2 答案的来源 103
5.3 答案的形成 103
5.4 建立模型 129
第六章 问答“是什么” 135
6.1 “是什么”在问什么 135
6.2 怎么问“是什么” 143
6.3 “是什么”的主要句型 158
6.4 判别假的“是什么” 150
第七章 问答“为什么” 152
7.1 “为什么”在问什么 152
7.2 “为什么”的形式 160
7.3 怎么问“为什么” 161
7.4 连续追问为什么 167
第八章 问答“怎么办” 168
8.1 “怎么办”在问什么 168
8.2 “怎么办”的类型 170
8.3 “怎么办”的问答策略 174
第九章 结构化思考与表达 182
9.1 钻石法则 182
9.2 通用结构 193
9.3 空-雨-伞法 196
9.4 四圣谛法 198
9.5 其他经典结构 199
下篇 文章解读
为什么我们会说后起之秀的坏话 211
如果我们悉心倾听,动物就会对我们讲话 218
《文心》重印后记 225
青春 234
饺子 238
梁实秋生平展前言 244
地球在转动 248
血战古人,让世界更美好一点 256
为政者“三戒” 265
ETC遇到的问题需系统解决 271
贺拉斯 278
轰动的流行文化 280
后记 287
本书写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从2018年3月开始动笔,写了一部分,到年底的时候,又猛写了一半左右,然后就停滞不前。
这个2020年的冬春交替真是不易。从武汉忽然传来“新冠”疫情,弄得全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人足不出户,专心做个宅男宅女——只求保命要紧。
宅在家里对我并不是难事。我自认为算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集中心思对着电脑敲击几个小时,有时候觉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绝不像网上许多人似的整天喊无聊。
其实,我们坐在家里,和那些特别值得尊敬的抗疫前线的医生、警察、工人和爱心人士比较起来,我们丝毫不应该抱怨什么。
趁着这个时间,做点一直没有做的而又非常有价值的事,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近一个星期,我都坐在电脑前打字,现在终于完成了书稿,算是了却一桩心愿,我的心愿清单里面,又该划上一个杠杠了。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几天的日子,一定会非常欣慰!
2020年2月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