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1-06-06 16:34:48
1425 字 · 1266 阅 · 0 评 · 0 赞

文/佚名

多年与他人的争论,所得甚少,近日似有所悟。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我往往采取一种非常严格的审查标准:翔实的数据,严密的推理,全面的考虑…于是,对方自然也采取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我。在此标准下,最好的结果是,两个理智的人都同意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奇怪的是,我在自己的观点形成之时没有采用质疑他人观点的严格标准来验证。人不是更应该关心自己观点的对错么?错误的观点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至少说明了自己的愚蠢。试举一例。
深圳取消中巴后,我无法乘中巴上下班。觉得这又是个不顾及民生的面子工程。恰巧与一哥们谈起这事,丫坚决支持取消中巴。我意识到丫是个有车族,跟制定这个政策的官僚一样,是可以从此政策中受益的。于是我们深入交流了一下各自的看法。

丫的观点:中巴乱停靠,影响交通,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应该取缔。

我的观点:中巴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是深圳不充足的交通能力的有效补充,是方便底层人民的廉价交通手段,为此付出点代价是值得的。

以上两个观点无疑各有其道理,为了详细评估正面、负面的影响,及做出决策,应该进一步论证:中巴乱停靠对整体交通效率影响的量化评估;中巴乱停靠造成的事故数量及人员伤亡数量;中巴交通运输能力的量化评估……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还应该有个能代表各方意见的决策系统来确定解决方案。

以上的信息对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无疑是必要的,但在缺乏这些信息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轻易地下了判断,即使受到质疑,并且无充分的理由回应,我们还是相信自己是对的,只是无法说服别人而已。

观点的形成容易受到哪些非理性因素影响呢,归纳如下:

 从个例,尤其是亲身经历推导出具普遍性的判断,没有考虑到个例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
 容易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观点
 从众心理,从权威心理
 先入为主心理。从最初接触到的信息形成对某一事物的判断,未考虑到信息的全面、准确
 ……

既然错误的观点如此容易形成,该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倾向的影响呢,归纳如下:

 不轻易下判断,尤其是不需要立即根据此判断付诸行动的情况下,不妨对任何的判断抱一个开放的态度。只有对一个观点搜集了充分的信息,经过了缜密的推导后再下结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可知论。
 在下判断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逆向思维。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有哪些信息是支持对方观点的?不妨想象在一个辩论会中,你被赋予了自己观点反方的角色,你该如何做出论述?

在做出判断之后,要认识到如下3点:

 判断很可能是错误的。编程序时发现,即使一个百行左右的代码,我也很难一次编译通过,多少会有几个语法错误,这还不包括程序逻辑上的错误。在编程之外,我很难如此经常地发现自己思维中的错误,不是没有,而是没有一个象程序编译器一样的简单、客观的纠错工具。应乐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这个纠正的过程也就是心智成熟的过程,是旧我与新我的不同。
 判断的正确性往往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之下的,应该努力去辨别这些条件。
 判断的正确性往往是基于概率的,要对普遍性之下的特异性有足够的警惕,并能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承担其出现的风险。

正确的判断如此之难,同时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能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但我们往往需要立即下判断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怎么办?

一个观点总有支持与反对的理由,这些理由很可能是不可量化的,且是从不同维度来考察的(试想股市中的多空之争)。如何将这些理由量化成可以比较的数据,并据此得出结论?或者,这些理由根本就无法换算成可比较的数据,怎么办?

上面的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