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痛苦的不仅仅是写什么,更多时候是不知道怎么写。就好比在市场买了一堆食材,脑子里要提前想好,准备烧什么菜,各种食材应该如何搭配,如此才能在回家之后,迅速做出一餐丰盛的食物。
如果连怎么搭配怎么烹制都不知道,那么烹饪的难度就更大了。写作也一样,秋叶大叔在《写作7堂课》中提出了10种体裁写作结构,帮助每一个写作者,掌握结构,让写作不再痛苦。
用自己的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所思所想,有故事,有共情,有金句。
以数字标注或分行罗列的清单作为主要形式的文章,特别是知识类的文章,很适合使用清单体。
类似红黑榜,排行榜,“2020最值得推荐的xxx”,“一辈子必须去的3个景点”都属于这一类。
侧重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语言言简意赅,有启发性。
我们平时听了一些“大咖”的分享,看一些经典的好书的时候,都可以考虑把里面好的观点变成语录,写进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里面,进行传播和分享。
每日重要信息通报,比如公众号“36氪”。
如果擅长挖掘最近热点新闻中话题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某大佬的新发言,某大厂的新动作等,只要把相关关键词都堆在标题中,文章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所以把一段时期的热门事件做一个得体的微点评,把关键词堆积在标题,很可能就是一篇阅读量高,大家也很喜欢的文章了。
美食、旅游、音乐一类的点评文章。
写这一类文章有几个诀窍:
技巧一:用通感笔法去写,比如写味觉,用视觉或听觉思维去写
《薄如蝉翼的金华火腿,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
《神奇的牛轧糖葱香米饼,一口咬下54层》
技巧二:用名人做背书,诸如历史故事、获奖经历、社会名人、销量、专业人士等都可以
《今年头采的西湖龙井,慈溪太后喝的就是这家的茶》
技巧三:把一切平凡的东西都升华成生活态度
对于很多人而言,吃什么、用什么的关键不在于食物、器物本身,还在于它们能营造出的生活氛围,比如“xx代表着xx的生活态度”,《吃掉一只优秀的小龙虾,就抓住了南京的夏天》。
技巧四:活用对比
通过对比将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放大,看上去似乎有点夸张但是不是浮夸,让人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比如《吃过这枚凤梨酥,其他的都是将就》。
描写美食、旅游景点,描述企业团建、体育赛事,写电影评论,都适合用图片体。
一张张图晒下去,配上一段段文字,用图片串联话题,一图一文,或者几段话配一张图,或者一段话配几幅图,就是经典的图片体文章了。
问答体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简要回答多个人的问题,拼成一篇文章,尽量让问答的内容都在一个范围或几个范围内。像知乎、微博问答都属于这一种。
第二种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成一系列问题,然后一一作答,可以倒逼自己输出。
比如人物访谈类文章、育儿知识、行业政策都适合做成问答体。
第一种模式PGC,即专家提供的内容,也就是作者创作内容,读者看。
第二种模式UGC,即用户提供内容,其实就是作者提供话题,读者留言创造内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留言,通过回复和置顶优质留言,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互动。
这类文章需要作者对领域有深度的观察,有犀利的分析,有令人信服的推测。
实用体有三种常见的写法:
①从历史维度出发,由远及近,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展示的是对话题的深度思考
②从某一学科角度,用各种分析框架深入探讨背后的因缘,例如“果壳网”
③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去分析一件事背后的观点和矛盾,很多热点时评,深度评论都会采用这种写法
实用性文章最简单的两种结构框架:
框架1:2W1H结构(what why how)
这个现象是什么?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有什么解决
框架2:SCQA结构(金字塔原理)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什么
刻意用激发情绪的方式引导大家产生共鸣,而不是用理性讲理、特征说明、客观记叙等方式写作的文章,都算是鸡汤体。
好鸡汤离不开讲故事,故事最容易引爆个人情绪,如果再加上金句,就非常完美了。
写故事有两种常见视角:
第一种是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或自己身边朋友的故事;
第二种是以第三人称来写,多用于讲述别人的故事,适合用时间轴串联全部的细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断创造反转情节,吸引读者读下去。
以上就是10种写作结构了,我们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结构来写作,写作时候,根据不同的结构又可以想到不同的切入角度。这对于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掌握了这10种写作结构,能让我们的写作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