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或者平时的讲话,看似高大上,其实,很多时候是在玩文字游戏。
当然,说玩文字游戏,并不是贬低演讲,说它低级,没档次,没价值,不需要传达思想,我只是想强调,有些时候,演讲就得把文字拿来变戏法,这样才能有思路,有话讲,甚至才有趣味。
我经常告诫学生,我们拿到一个题目,如果是两个字,你首先要学会的是把它变成500个字,500个字就意味着你可以讲两分钟。
那怎么才能把两个字变成500个字呢?方法就是钻石法则。这个钻石法则就是拿来玩文字游戏的工具。
钻石法则的核心,就是强调讲话是在回答问题,而回答的问题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种“元问题”,即三个根本问题。而一个演讲,要么是在回答一个问题,要么是在回答三个问题,而最好的套路就是把三个“元问题”串连起来回答,形成一个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演讲。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随便拿到一句话,张嘴就讲,几乎都很困难。
如何做到任意话题张嘴就讲,其实是有方法的。
口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力。我们只要掌握了方法,并且多加练习,就可以轻松应对各种话题。
我常常拿一些字、词、句作为题目让学生练习即兴演讲,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开思路。
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掌握了钻石法则,即兴演讲,张嘴就讲,从此再也不是难事。
按照钻石法则,讲话就是在回答问题,而回答的问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我把它们称为“元问题”即基本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要把答案分成三点,即概括提炼成三个要点。
这样做的话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打开思路有话讲,二是思路聚焦不跑题,三是条理清晰不混乱。
在平时的演讲训练课堂中,如果自拟题目的话,许多同学不知道讲什么题目。
这时候,我会提示大家,把古人讲的某些名句拿来当题目,就不愁没有话题了。比如《论语》这个儒家经典,里面就有无数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随便挑出一句,都是非常棒的演讲题目。
但是,拿到题目不等于你就有话可讲,或者就可能讲得好。没有钻石法则,还是只能望题兴叹。
我所发明的钻石法则,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演讲工具,可以解决一般人的三大问题:
一是打开思路。也就是把一个题目上那简单的几个字或一句话,演绎成几百上千字。一分钟的演讲要说250个字,10分钟的演讲就要说2500个字。怎么办?钻石法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聚焦思路。有一个题目之后,有些也许能够展开讲一些,但是往往思路会飘浮,虽然讲了一大难话,却没有一个重点与条理,甚至别人听了之后不知所云。
三是谋篇布局。讲话一定要有清晰的结构框架,否则听众就会象进入迷宫一样,找不到出路。钻石法则通过“立题”来引领思路,既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也表现出清晰的条理与逻辑。
拿到一个看似熟悉的话题,有许多人并不能展开进行演讲。
比如“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它出自《论语》,意思是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得,可是,当我们要以它为演讲题目,你可以张嘴就讲吗?
很多人肯定做不到,他最大的可能是说,这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确实很有道理,反正很有道理。如此而已。
要想发表即兴演讲,必须学会钻石法则。钻石法则是我总结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牛人以及自己的经验而凝聚成的讲话套路。
钻石法则的核心要点有三个,一是立题聚焦。讲话就是在回答问题,而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元问题”,我把提出疑问称为“立题”。二是概括提炼。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散漫而缺少概括,一定要把一个问题分成一二三或一二三四个方面来回答。三是搭建框架。如果一个立题加上三点回答,形成一个“三段论+三点式”,那么这就是一个简单经典的结构,用它完全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演讲,当然,有时候我们会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立题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结构框架,我们可以把它等同于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法”。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孔子的名言,我们要拿这句话发表演讲,当然离不开即兴演讲的钻石法则。
钻石法则告诉我们,讲话就是在回答问题,而回答的所有问题归结起来就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我把它们称为“元问题”,也就是“立题”的三种类型。而一个演讲,可以把一个话题通过回答一个“立题”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回答三个“立题”来完成。
比如这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怎么来构思演讲稿呢?首先回答“是什么”,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什么地方,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以及我对这句话的评价。这里包括了客观是什么和主观是什么。接着再讲“为什么”,即为什么知人很重要,或者为什么人们往往忽略知人。最后讲“怎么办”,即怎么做到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