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中华民族快速“复兴”,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别人走了几百年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自信”,而中文的高效率让别的文字自叹不如。
联合国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儿童能用语言和父母交流都在2岁半开始,比欧美儿童早半年以上,就是因为“中文效率”高!
“联合国宪章”用字数量:中国2万6千字,其他欧洲语言都在5,6万字以上,阿拉伯语4万字。中国文字效率高!
中国话一分钟表达的意思,欧洲语言徐要2-3分钟才可以表达完成。中国语言效率高!
中文文字效率是100%,而英文只有48%,西班牙文45%,俄文47%。这里和中文的“积木组合”有关系。我们中文最小单位是“字”,就好像“原子”。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产生不同的“词组”。等于不同的“原子”组合成不同的“分子”虽然意思不一样,但是基因还保留。
比如:开水,雨水,水稻,水疗,水井,水库,水仙,水痘,水貂,水电,水货等等。中文词里都可以看到“水”的基因,但是,表现的形式完全不同,有物质,病症,医疗,基建,动物等。而用英文表达,这些英文单词都没有相互关系的独立拼写,词根(词的核心部分)也没有共同的!
所以,中文构词法逻辑性不仅强,而且容易记住。外文里很多东西都是“无用的”,但是需要人记住,否则意思会让对方搞不清楚。比如“动词时态变化”,“名词语法变化”!这两种情况花费学习精力最多,也最没有用,大大降低了外文学习和使用的效率!
“动词时态变化”要求每个动词在不同的时间状态下,都要变化,而且有些变化是“孙悟空”,完全看不出本来的样子。中文很简单,动词不变,就在句子里加上一个“时间”就完成了:昨天,今天,明天!明明一个词能解决的问题,非要用一大堆不规则的动词来折腾,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名词语法变化”进一步降低了文字的效率。一个名词摆在句子的不同地方,需要变化:担任主语,定语,状语,宾语不同角色的时候,要有不同的变化。这就是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的“格变化”!脑子进水了?中文从来不变,名词爱到哪儿到哪儿,没人管,而且完全不影响语言交流的精确性!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看中文和外文效率的差别。外文:“我的汽车(主语)被刮擦了一下,修车师傅看了我的汽车(宾语),他站在我的汽车(状语)前,用手擦了擦汽车(定语)门上的划痕,对我说:修不了!”
我标注了括弧的地方,名词表现都不一样,都需要有变化,因为每个名词还要分成“阴阳中性”三种不同的性别,冠词也不一样!所以,欧洲文字的效率就是被这种严格的“词法”和“语法”绑住了,为什么要把“灯”设计成阴性?为什么把“书”设计成中性,为什么把“椅子”设计成阳性,这些“性别”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他们的语言比中文效率低一倍以上!
很多人被中文文字的“画”面,“四声”音调吓住了。其实,中文就这两个难点,确实很难,就是我们中国人也很难掌握。但是,中文其他方面都比欧洲文字效率高。所以,有人预言,中文的效率将加速中国“民族复兴”的步伐!
我经常说,我庆幸是个中国人,学习了一个最有效,语法最简单,但是书写最难的语言作为母语。学了一个语法最难的德语作为外语,学了一个语法和词法不太难的英文作为拐棍。掌握住不同的语言,才可以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中国赴日留学生带回来很多日本词,直接应用在中国的生活里。这些词现在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文字,但是,这些词最早都是日本人从欧洲文字翻译成日本的汉字。你可能想不到,下面这些字都是从日本传入到中国的:
背景,编制,变压器,参观,乘客,出版,储藏,蛋白质,导火索,法律,分子,公民,共产主义,广场,高炉,高潮,高利贷,机关,机关枪,俱乐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物理,系统,意识,运动,哲学,政策,支部,资本家,医学,艺术,血吸虫,知识,资料,重点,宪法,组织……。
中国人学习外来词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读者问我“醋”字怎么来的。简单说,酿酒用过的酒糟继续放21天,就可以生产出“醋”,所以这个“醋”字就是“酒”+“二十一日”。所以,山西汾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因为在3000多年前,周朝任命山西人担任了“醯”(音:西)官。这个官位相当于“全国酒醋酿造监督委员会主任”,后来人们都称呼山西人是老西子,其实是因为周朝的这个“官衔”,对山西人酿造技术的肯定,和山西军阀阎锡山没有半毛钱关系!
“读报写字”这个工作让我整整忙了7年,从2012年开始,到2018年底!让我对“识字”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