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如何写文章之前,我首先要讲一讲写作的三大基础,即思想、修辞与思路。说它们是基础,是因为如果我们把一篇好文章视为一座大楼,那就必须夯实它们,好文章这座大楼才能立得起来。
三大基础也可以说是三大标准,是因为它们也是拿来检验文章好坏的三个基本方向。我们不妨把一篇文章比喻为一棵树,树根就是思想,树叶就是修辞,枝干就是思路。
第一,思想——树根
思想像树根一样,是隐性的,树根埋在地下,思想藏在字里行间,不识字或者理解能力差的人,看不懂一篇文章的思想。
文章拿来干什么的,是传达思想的。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思想,就空洞无物,就没有价值,就不会有人喜欢,就不会流传久远。当然,思想是什么,有些人也不知道。所谓思想,就是独到、深刻、颠覆、普遍而且有价值的观点。
如何衡量文章有思想,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看它的时间与空间属性如何,通俗来讲,就是看涉及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比如,你想的是今天晚上吃什么饭,这就没有思想;如果你想的是,乡下的许多穷孩子怎么才能吃饱饭,这就有思想。因 你想的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心系天下苍生。
不过,这里的思想我们可以把含义定得宽泛一些,比如你写一篇科普文章,或者写一篇关于摄影技巧的文章,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吗?大约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思想”二字换成“内容”,也就是说,写文章一定要向读者传递有价值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观点、方法等,做到言之有物。
话又说回来,不论思想还是内容,这都不属于写作课要传授的,而要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自己领悟、名师指路、高人开悟等方式和途径获得。
第二,修辞——树叶
修辞的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这里的修辞指的是广义的文采,包括:字词句积累,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话不讲究修辞,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写文章亦然。
修辞就像是树叶,读者最直观地看得见的东西,树叶的形状、颜色越好看,就越惹人喜欢,因此,修辞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章的可读性问题。思想内容再有价值,如果缺乏可读性,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就可能大打折扣。
不过修辞这个东西也不属于写作课的内容。一方面,以前语文课堂上老师已经教过修辞了。另一方面,学好修辞并不能把文章并不等于会写文章。正如梁启超先生在《作文法》一书中说:
文章不过是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别人,能达便是文章。文章一部分是结构,一部分是修辞,前者名文章结构学,后者名修辞学。文章好不好,以及能否感人,在乎修辞。不过修辞是要有天才,教员只能教学生写文章,不能教学生写好文章。孟子说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得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
梁先生还说:
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现在教中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从前先生改文只顾改词句不好的地方,这是去规矩而言巧。所以中国旧法教文,没有什么效果。
第三,思路——枝干
思路就像树干和树枝,尤其像树枝,若隐若现,若明若暗。从读者的角度讲,有的文章的思路容易辨识,有的文章的思路不易辨识,尤其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以及那些思路混乱的烂文章。对写作而言,思想就是要解决思想与修辞的联接,就像枝干把树根与树叶联接一样。
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路的激发,就是如何生成语言文字;一是思路的整理,就是语言文字的组织。
关于如何打开思路,生成语言文字,这是一个绝大多数写作课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而我后面将要传授给大家的“问答思维”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绝对超越人们普遍的认知。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关于如何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文字,所需要工具就是逻辑。所谓逻辑,解决的是文章的起点、方向、延展、顺序、结构、框架、条理、取舍等等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解决谋篇布局的问题。
人的思绪是网络状的或者称为立体状的,而写成文章,必须变成线性的,也就是必须沿着一条有先后顺序的线路,一句一句地写出来。文章不可能是句子的任意堆砌。如果思想是珍珠的话,逻辑就是串联珍珠的绳子。没有逻辑,就不可能把文章的思想清晰有效地串起来,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表达。
遗憾的是,纵观无数关于写作的书籍与课程,都没能够有效地解决文章的逻辑或谋篇布局问题,而我在后面所讲的内容,将“问答思维”作为一把利器,轻松而彻底地解决大家缺乏逻辑、不会谋篇布局的问题。
写作是门技术活。这话不是说写作不需要思想,不需要文采,而是强调写作需要技术。
前面我通过一棵树讲清楚了写作的三大基础,尤其说明了思想与修辞这两个东西不属于写作课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思路、思路、思路!而思路的解决依靠的是技术,而此处所讲的写作三大难题,也就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如果你说你没有思想,不懂修辞,那你不是算了吧,别写文章了。
以下三大难题如果不解决,写出来的文章一定就是烂文章。
难题一:缺乏思路,无话可写
这第一个难题,换个说法就是“凑字数”。这是绝大多数人在写作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
几年前,我辅导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写作文。我先看了一下他写的几篇作文,其中一篇结尾的一段明显是拼凑上去的,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他说就是为了凑字数啊!
我也辅导过很多参加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学员,申论考试的“大作文”一般都要求写1000字左右,但是学生们最苦恼的就是,写1000字?臣妾做不到哇!
在无数人的认知里面,都以为写作要靠灵感,如果没有灵感的话,根本无从下笔,写不了多少字。岂知这是一个误区,写作不能靠灵感,真正的写作也不是靠灵感。如果你是单位上的“笔杆子”,领导告诉你三天后给他一份工作报告,你说没有灵感,那你能交差吗?
李敖先生一辈子著作等身,绝对一等一的写作大师。他于2011年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说过:“有人问我,李敖你靠不靠灵感来写作?我说我不靠灵感写作,我坐下来就可以写作,我反问他一句,一个妓女要不要靠性欲来接客呢?不需要嘛,她就可以接客不需要发情嘛,靠发情来接客的话没有资格做妓女。”李敖大师是老玩童,说话经常感觉口无遮拦,但是直达本质。主持人接着问,你不靠灵感靠什么?李敖回答:“完全不能靠灵感,靠灵感你哪一本都写不出来了,那没有灵感怎么得了呢?灵感很容易就不见的,并且有很多借口就把你灵感给抹杀掉了,头疼啊牙疼啊很多借口,对吧?所以基本上不是靠灵感而是靠着习惯。”
写作不靠灵感,靠习惯!什么习惯?李敖大师语焉不详,我在此也按下不表,卖个关子,后面专门再讲。
难题二:思路飘浮,跑题偏题
如果第一个难题解决了,或者部分解决了,许多作者还是感到困难,那就是思路飘浮、跑题偏题,换个说法就是思路“不聚焦”。不聚焦的毛病导致写起来东拉西扯,总觉得写出来一堆文字,但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传说有个秀才喜欢写诗。有一回遇上大文人纪晓岚,就把自己写的一首诗给纪晓岚看。纪晓岚看完后就提笔写了“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两行字。这是杜甫的诗句啊!秀才一看这还了得,纪大学士用杜甫的诗句来评价我的诗,那说明我的诗写得那肯定非常好。于是,秀才高高兴兴地跑村子里,把诗拿出来给朋友欣赏。朋友一看,说纪大学士这是在骂你呢!什么意思?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 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纪晓岚不愧是大学士,大文人,骂人不带脏字,还让人家开心。
话说回来,人的意识具有流动性,因此有一个概念叫“意识流”,也许就是因为人的意识的本性就是爱流动,所以叫“意识流”。人的意识的流动,其实就是联想在作怪,我们收到某个信息之后,就会展开某种联想,就像鲁迅说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都是联想惹的祸。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大脑受这联想任意的牵引而流动,就会出现跑题偏题的麻烦。
难题三:结构混乱,没有逻辑
有些人看似长篇大论,但是没有逻辑,结构混乱,不知所云。不过,有的人胆子大,结构混乱他也敢写,但是多数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己也看不下去,从而导致他不敢写作。
结构混乱,没有逻辑,其实就是不懂得如何谋篇布局。
据我的研究,过去那些教写作的书基本上都没有讲明白、讲透彻如何做好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都是讲一个“总分总”的大框架,首先在开头“总”的部分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要求在“分”的部分按时间、并列、逻辑顺序展开论证与说明,最后在第二个“总”的部分结尾,或总结,或重申,或强调观点。
这个讲法没有错,但是仅仅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并不适用于五花八门的文章;而且操作性不足,也不能让爱好写作的人们轻松驾驭。总之,不懂得如何谋篇布局,让许多人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某些建筑物,要么形状古怪,要么就是烂尾楼。
“元写作”是一个独创的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要从技术层面,从思路层面彻底解决写作的难题。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元写作”这个概念,以及适用于哪些人,适用于什么文章了。
“元写作”究竟教什么写作
看过我所讲的写作技巧之后,有读者曾经感慨:“以前的写作课都白上了,老师教的那些东西简直似垃圾。”但愿,你也会有此感慨。文章的来源是哪里?是我们的大脑,是我们的思维。如果不解决思维问题,永远都不可能写出文章,和写出好文章。
然而,纵观过去我们老师所教的写作方法,以及汗牛充栋的写作书籍中所讲的写作技巧,都还没有能够将写作思维的问题彻底讲明白,讲透彻。
有的观点似乎快要点破了,但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如同水一直烧到了99度,依然还不是开水,永远都不是。也如同仿真度99%的假钞,终久是假钞。
人生的悲剧不是你没有成功,而是差一点成功了。对绝大多数害怕写作而陷入悲剧的人而言,也许就差那么一点,你就可以获得解放,告别悲剧。
“元写作”彻底解密写作的底层思维逻辑,并且提供极具可操作性的技巧与方法,让读者从此觉得写作原来如此简单,你可以大声地告诉你妈妈:“妈妈,妈妈,我再也不害怕作文了!”
“元写作”适用于什么文章
写作的分类有很多种,小学开始我们知道的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同时我们还知道,除了所谓作文之外还有文学,而文学作品的体裁又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寓言等。踏入社会之后,我们开始写个人简历、求职信、方案、报告、总结等各种材料。
按照西方的分法,写作分为两个大类: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前者主要指文学类写作,特别指小说和剧本;而非虚构写作是以写事实为主的写作,用以引导、说服、娱乐读者,也称说明性写作或实用性写作。“元写作”的适用范围包括:
公文(企业与政府,政务类与事务类)
新闻(时政、财经、社会,人物、事件、评论)
论文(学术论文、学业论文)
杂文(网文、鸡汤、干货、言论、游记……)
申论(公务员考试)
作文(中学、高中、大学)
图书(历史、生活、经济、心理、社会、科技、技能)
以上分类并不严谨,只是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罗列,让你明白,所有的实用性文章或著作,都离不开“元写作”,甚至你会了现,“元写作”也有助于写小说、散文和散文诗。如果你想写好上述这些类型的文章,甚至想出版自己的著作,那就好好地学习“元写作”吧。
“元写作”的主要内容
本书上篇一共分为十二章,每一章就是一堂课的内容。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每章的内容以及逻辑关系。
第一章《思维:通过元思维来激发思路》,将带领我们踏上写作思维突破之旅。首先会解释什么是思考,提出一个容易理解 而又简单好操作的定义,即“思考=提问-回答”,然后再解释“元思维”这个全新的概念,并且说明本书所讲授的写作理论为什么叫“元写作”。
第二章《思路:两个层次的思路及区别》,则进一步透视思考的基本模型:横向思考与纵向思考。写作中,我们的思路总是在这两上大的方向上展开,仅有横向思考则不深入,仅有纵向思考则不全面。同时,我们要探讨思路的延续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写了上句之后如何写下句”的问题。
第三章《方向:必须掌握基本提问方向》,这一章将将进一步深化思路的方向问题。按照力学理论,力包括了大小、方向与作用点三要素。思考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力,而思考的核心首先是提问,思路和方向决定于提问的方向,因此提问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本章将为大家呈现30种激动人心的提问方向。
第四章《逻辑:逻辑性究竟靠什么获得》,将首先为大家讲清楚什么是逻辑这个似乎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然后为大家提供简单实用的增强写作逻辑的方法,从而避免写作时思路飘浮、跳跃、混乱的麻烦。
第五章《聚焦:通过立题防止跑题偏题》,这一章将会讲解一个关键的工具性概念——立题,掌握了立题就能轻松地聚焦自己的思路,懂得该从哪里下笔,哪里展开,哪里收集,确保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且不偏离主题。
第六章《框架:用钻石法则来搭建框架》。修建房子之前,我们的头脑中一定会有一张蓝图,有一个想象中的房子。如果前面的章节是在准备建筑材料的话,这一章则是教大家如何把准备好的建筑材料组合成一座房子。写作一定要做到结构先行,而本章的内容则是从一般性层面,介绍几种基本的搭建文章框架的方法。
第七章《概括:提炼要点以及清晰表达》,这是无数人在写作时所忽略的问题,他以为写作只是一个个句子的堆砌,却不知道要把自己的思绪进行概括提炼。本章将会教大家如何进行概括提炼,从而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八章《分析:五种常用分解分类方法》,这一章是对第七章内容的深化。概括除了单点式的高度概括之外,还需要多点式的全面概括,而分为多点则需要掌握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事实:要从事实陈述开始写作》、第十章《原因:为什么要学会讲为什么》、第十一章《方法:所有问题都指向怎么办》这三章的内容是对第五章所讲的立题,分别三种不同的类型进行深入详细的解读。
第十二章《套路:经典谋篇布局结构方法》,这一章是在大家明白立题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学拉的一些经典陈述与表达套路,转化为写作的经典谋篇布局的结构方法。理解了这些套路之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所欲地完成谋篇布局。学习经典,套用经典,超越经典。
本书的下篇,将把崔永元《有话说》一书的部分文章,由叙述体还原成问答体,并且加一些旁注与解读,希望能够让大家彻底领悟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