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21-02-12 20:04:59
1871 字 · 1643 阅 · 0 评 · 0 赞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信息茧房

外文名 

Information Cocoons

发现时间 

19世纪

性质 

现象

发现人 

托克维尔

表现形式

早在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就已发现,民主社会天然地易于促成个人主义的形成,并将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扩散,在桑斯坦看来,网络信息时代在带来更多资讯和选择,看似更加民主和自由的表象下其实也蕴藏着对民主的破坏。从网络茧房的个人表征方面观察,可以发现,网络茧房以“个人日报”的形式彰显。

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开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dailyme)”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dailyme)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危害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网络环境本身的互联性、共享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鲜明特点所吸引。网络信息的丰富与便捷,不仅缩短了求知的路径和时间,还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接受网络信息已成为大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们带来很多困扰,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面前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进行合理应用的能力较弱,在接收网络信息时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媒体,为了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会针对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来提供相应的信息,这样无疑是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原本固有的喜好。更多的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论坛,和更多与自己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交流互动,逐渐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使得个人和群体变得更加极化,疏远了与其他思想碰撞的机会。

(一)网络群体的极化

网络下聚集的群体,是由分化而类聚的,表现出群体内同质、群际异质的特性。网络信息茧房一旦生成,群体内成员与外部世界交流就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拥有相近似的观点和看法,群体内同质的特征越显著,群体经过时间的累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群体间异质的特征越明显。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提出的“沉默螺旋理论”认为,人们越沉默,那么其他的人就越是认为某种特定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在网络舆论中,人们看到赞同某种观点的人多,就会更加积级地参与进来,不断强化这种观点并促使其向更大范围扩散,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促成了群体内部的同质。比如喜好某个观点的网站,他们链接的也是有相同或相似观点的网站,极少出现观点相反或者不相关的网站,该网站将有类似喜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强化了网站自身的特点,坚定了群体成员的观点。

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特别当获得“同盟”的认同后演化为极端思想。这种极端思想集中体现在看待事物时的观念表达上,更有甚者,当其个人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事态未成按成预想发展,便会在个人生活中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杀人与自杀等。这样一种偏执的思维认识所直接导致的就是一种极端行为的显现。

(二)社会粘性的丧失

社会粘性正是由经验、知识和任务的分享而来的,人们需要有一些共同的记忆和关心,需要由经验分享而构建的共同联盟。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就处于群居的状态,群居能够保证更多资源的优化和群体的生存发展,这是经历了无数个时代验证的。伴随网络的发达,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交流机会逐渐减少,人在网络上选择信息的自由度随之加大,很容易自制信息茧房,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大大减少了经验的分享。当每个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缺乏粘性,离散成单一的力量,这无疑极大地弱化了群体的功能。

人们需要由经验分享而构建的具有粘性的同盟。当人们发现同胞正处于危难时,能够予以援助。在中国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级强地震时,在舟曲泥石流时,作为同胞的中国人民在第一时间团结在一起救援灾区。而缺乏粘性的社会国家间只关心各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利益,缺乏粘性的人之间往往彼此漠不关心。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