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强

樊荣强

发表于 2019-12-09 10:36:02
1340 字 · 1610 阅 · 0 评 · 1 赞

c56b68e4-e59f-44a9-9800-3bb7aff2dc02~0

文/樊荣强

《一生必知的100个观念》之003

以史为镜出自《旧唐书·魏征传》。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不管你是个什么位置上的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否则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你也做不好,日常的行为分寸也拿捏不好,王朝的兴替更是看不懂也玩不转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历史经验的民族,讲求历史依据与标准,尤其喜欢借历史上成败得失的案例作为鉴戒。

为什么这么说?试举几个例子。

一说孔子。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就是恢复西周礼制。孔子生活的时代,他认为已经礼崩乐坏,道德沦丧,诸侯争霸,社会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遥想当年周文王与周公建立的一套社会制度,那才叫完美呀,有了它才让周朝变为人间乐土的啊。

至于孔子心中的政治社会制度是不是周朝原本的样子,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但他至少是借了“恢复周礼”这个名号。

二说墨子。《墨子·非命上》:“言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所谓“表”就是讲话的根据、标准。三个标准之首,就是“古之圣王之事”,也即前人的经验教训。这一个传统,中国至今保留得非常好,不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动不动就会引用古人的话或者某个典故来论证,以示正确,不容置疑。

三说文史不分家。现代学术整体上先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然后再往下分若干学科。而中国古代学术不是这样的,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学术与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正是因为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中国哲学为什么难学之时写道:“文史不分:中国历史学家,都是大文学家,都是哲学家,所以司马迁著的《史记》里面的八书等等,到处是哲学,是集中国哲理之大成。”“要了解中国哲学思想,必须把中国五千年所有的书都读遍了。”

中国人注重历史,无外乎希望从中获得三个好处:

第一是尊重。和历史紧密相关的就是老人,是长辈,是逝去的先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得体,对祖先的德行要虔诚追循。这完全符合中国尊老、敬老、孝顺老人的传统。不讲历史就意味着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事千万干不得。

第二是消遣。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在《历史学是什么》一书中说:“一个人空闲时想增加知识、增长见识,历史就是最丰富的知识来源,而不是现实,现实的内容与历史相比,总是有限的,完全依靠现实是满足不了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这话说得很好。虽然,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新闻也吸引了我们无数的眼球,但是,我们总是被历史魂牵梦萦。

第三是智慧。所谓智慧,就是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虽然我们在历史中并不能找到现实问题直接而简单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的启发,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以及怎么去做。不论是国家、社会、公司,还是个人,我们总会遇到许多难解的困惑,正如哲学家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一定会在阅读历史著作的时候,灵光一现,获得一个也许正确的答案。


您的鼓励是我无限的动力
敬请随意打赏
作者介绍
关于TA:樊荣强,钻石国际演讲会创始人,呆萌写作训练营首席导师。口才教练、作家、营销管理顾问。当过政府秘书、电视台策划总监、电器公司企划部长、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嘉诚TOM集团项目经理、财经杂志首席记者、高科技集团高管。17岁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擅长公文、新闻、杂文、论文、文案、申论、作文等非文学写作。出版过《三的智慧》《元思维》《元写作》《20天练成脱稿讲话》《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魔力演讲法则》《销售与口才》《珠江三角洲批判》《顺德制造》等著作。微信13500352876
发表评论
写评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最新文章
写评论…
码字
首页
我的